一、核心技术
数据库:存储各种模式动物的原始图像数据和模型标记数据等,为行为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。
算法库:构建通用算法库,包括目标检测、特征提取、目标分割、目标跟踪、特征匹配等,实现对动物行为的自动化分析。
医学指标库:算构建通用的基础医学指标库,包括距离类、运动类、时间类等,针对任务构建医学指标,为研究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。
二、系统特点
多点识别:系统能够识别动物的头部、身体、尾部等多点,实现稳定的跟踪和分析。
指标丰富:能够分析站立、抬头、转圈等多种精细行为指标,为研究人员提供行为数据。
云平台访问:实验数据云端保存,支持手机、平板、PC等在线访问,方便研究人员随时查看和分析数据。
三、基础运动能力评估
总运动距离:反映动物整体活动水平及神经肌肉协调性,距离缩短提示运动抑制或抑郁状态。
平均移动速度:结合运动轨迹分析(如路径复杂度),识别运动亢进或迟滞等异常模。
四、探索行为与认知评估
直立行为(Rearing):后腿站立次数反映主动探索动机,焦虑或抑郁模型动物显著减少。
路径复杂度:重复性绕圈(stereotypy)提示刻板行为,见于自闭症模型,轨迹交叉点数量体现环境熟悉度。
五、实验操作流程
1、实验前准备
环境标准化
实验室需隔音(背景噪音<65dB),温湿度恒定(21–23°C,45–65%),光照均匀调整为 50–100 lux。
实验设备(旷场箱、摄像机)与操作人员分处不同房间,减少干扰。
旷场箱设置
尺寸:小鼠推荐50×50×40 cm(长×宽×高),大鼠推荐100×100×40 cm(长×宽×高),底板划分网格(如16格或64格),明确中央区(通常占比25–30%。
清洁:每次实验前用70%酒精喷洒箱体,彻底**粪便、尿液及气味,待酒精完全挥发(5–10分钟)。
2、动物准备与适应
动物筛选
选用健康、同周龄、同性别的品系小鼠,排除运动能力异常个。
实验前3天每日抚摸小鼠1–2分钟,减少操作应激。
环境适应
提前1小时将小鼠移入实验室适应环境(笼具置于实验室内)。
正式实验前30分钟保持实验室光照恒定,避免人员进出扰动。
3、实验操作流程
动物放置
将鼠背向操作者轻柔放入旷场箱中央区域,迅速离开并关闭箱门。
软件设置延迟5秒启动记录,避免放置动作干扰初始数据。
行为记录
时长:常规测试5–10分钟(焦虑评估常用5分钟,探索行为可延长至15分钟)。
记录方式:
自动跟踪系统实时采集轨迹、速度、区域停留时间等。
终止实验
结束后立即将小鼠转移至新饲养笼(非原笼),避免信息素影响待测动物。
再次清洁箱体,酒精**并擦干。
